×

学生
教师
方继恒-

一、基本信息

方继恒,男,1991年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二、主要教育及工作经历

2010.9-2014.7  石家庄铁道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学士

2014.9-2017.7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材料学,硕士

2017.7-至今  云南贵金属实验室有限公司 粉体材料研究室

2021.9-至今  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

三、主要研究领域

贵金属计算材料学、贵金属电接触材料、贵金属钎焊材料、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等。

四、代表性成果

(一)获奖情况

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高性能难加工稀贵金属短流程制备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2018年12月(排名第12)

2.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分布式多尺度稀贵金属钎焊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及产业化,2023年12月(排名第6)

(二)科研项目

1.主持(排名第1)“新型多元多相系CuAgZnMnNiSiBP合金钎料研发及可靠性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财政经费:30万元,起止时间:2022-2024

2.主持(排名第1)“多元多相系Ag-Cu-Zn-X系钎料合金定向凝固过程相选择”,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面上项目,项目财政经费:10万元,起止时间:2018-2021

3.参与(排名第2)“Au-Pt-X(X= Sn, Ni)体系块体和纳米相图的构建与热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财政经费:41万元,起止时间:2020-2023

4.参与(排名第2)“高可靠稀贵金属焊接/装联活性钎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国家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财政经费:300万元,起止时间:2020-2022

(三)发表论文

1.Effect of Ni cont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fibers-reinforced Ag-28Cu-Ni alloy. Materials Research Express, 2019年1月(排名第一)

2.Effect of joining temperature and bonding time on evolution of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and brazing properties for 4J29/Ag-27Cu-4Ga/4J29 brazed joint. Vacuum, 2019年9月(排名第一)

3.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field, flow field and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of Ag-28Cu-2Ge-0.4Co alloy.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年2月(排名第一)

4.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ntinuous casting Ag-28Cu-8Sn alloy fabricated by dieless drawing. Rare Metals, 2020年3月(排名第一)

5.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s of Ag-28Cu-1Ni alloy through continuous casting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CAFE metho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2020年7月(排名第一)

6.Machine learning accelerates the materials discovery. 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 2022年12月(排名第一)

7. Solid-liquid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prediction of alloy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key feature screening. Applied Materials Today, 2024年2月(排名第一)

8.Optimized design of composition and brazing process for Cu-Ag-Zn-Mn-Ni-Si-BP alloy brazing material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strategy to improve brazing properties. 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 2024年6月(排名第一)

(四)授权专利

1.发明专利(ZL201910923522.1),一种成分梯度分布的滑动电接触材料高通量制备方法,2020年3月(排名第1)

2.发明专利(ZL201910681318.3),一种银基钎料合金及制备方法、箔带材和丝材的制备方法,2021年12月(排名第1)

3.发明专利(ZL202210139501.2),同时对多元电接触合金导电率和硬度进行优化的设计方法,2024年6月(排名第1)

4.发明专利(ZL202210139492.7),一种同时优化电接触材料的多种电接触性能的设计方法,2024年4月(排名第1)

5.发明专利(202310481615.X),一种同时优化合金钎料润湿性和钎焊接头强度的方法,2024年6月(排名第1)

6.发明专利(ZL202210139496.5),一种实现多元贵金属合金钎料固-液相温度预测的方法,2024年7月(排名第1)

(五)其他

1.软件著作权(2023SR1170965),A combination platform for machine learning materi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软件v1.0,2023年9月(排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