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研所现有二级学科工业催化专业学位点,特色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化工和能源贵金属催化技术与应用。环境治理领域特色为机动车(汽油、柴油、天然气)尾气治理催化控制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化工催化领域的特色为面向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过程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的研发。能源催化领域的特色为燃料电池纳米催化材料制备工艺及应用研究。学科突出“产学研用”融合式和创新式发展,紧密围绕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对贵金属催化剂的发展要求,已形成了以机动车尾气催化治理、绿色化工过程催化及新能源催化材料为中心的贵金属催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方向的培养团队。
贵研所一级学科冶金工程特色研究方向包括:以贵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反应工程、有色冶金原理、分析化学等为基础,研究贵金属冶金新技术开发及应用基础研究,包括失效汽车催化剂熔炼金属捕集回收铂族金属关键技术及过程调控机制研究;石油化工废催化剂火湿法回收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低品位难处理贵金属废料清洁回收新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贵金属分离提纯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高纯贵金属制备理论及技术;含多种有色金属复杂物料综合回收理论及技术;贵金属分析测试技术及应用研究。学科点已综合形成贵金属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产业化,并产出铂、钯、铑、铱、钌、金、银及其化合物。
贵研所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特色研究方向包括:稀贵金属计算材料学,稀贵金属合金设计、制备与器件成型,稀贵金属浆料与陶瓷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等。面向贵金属新材料“卡脖子”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引领带动贵金属材料开发和综合利用、材料精深加工、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推动贵金属材料学科快速发展。以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为基础,结合贵金属材料的独特性质。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模拟计算相集成、研究应用为一体,设计制备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五代通信、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方面不可或缺的贵金属新材料。
自招生以来,共承担各类贵金属领域科研项目3000余项;取得科技成果500多项;获得各类科技奖励450余项;获授权专利300余项,其中88%为发明专利;制(修)订各类标准600多个;建立贵金属分析、测试方法200多项;出版专著2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3000余篇,创办有中文核心期刊《贵金属》。“十三五”期间联合贵金属集团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累计实现研发投入17亿元,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240余项;获专利授权90余件;制(修)订各类标准5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发表学术论文330余篇。通过承担国家、省市各类重大、重点科研任务,研究了稀贵金属领域系列基础科学问题,突破了集成电路行业用高纯水花金、高性能键合金丝、高储氧高热稳国六三效催化剂制备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新产品开发取得成效。开发的贵金属特种功能材料、新型催化材料等新产品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环境治理、医药化工等行业。2022年申报各类项目共计64项,新获准立项项目3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国家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工信部攻关项目1项、总装备发展部标准项目1项)、省市级项目17项、横向项目13项。申请专利42件,获授权专利39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实用新型专利11件。制修订各类标准10项,其中国家标准2项、国家军用标准1项、行业标准7项。
自招生以来,共承担各类贵金属领域科研项目3000余项;取得科技成果500多项;获得各类科技奖励450余项;获授权专利300余项,其中88%为发明专利;制(修)订各类标准600多个;建立贵金属分析、测试方法200多项;出版专著2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3000余篇,创办有中文核心期刊《贵金属》。“十三五”期间联合贵金属集团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累计实现研发投入17亿元,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240余项;获专利授权90余件;制(修)订各类标准5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发表学术论文330余篇。通过承担国家、省市各类重大、重点科研任务,研究了稀贵金属领域系列基础科学问题,突破了集成电路行业用高纯水花金、高性能键合金丝、高储氧高热稳国六三效催化剂制备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新产品开发取得成效。开发的贵金属特种功能材料、新型催化材料等新产品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环境治理、医药化工等行业。2022年申报各类项目共计64项,新获准立项项目3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国家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工信部攻关项目1项、总装备发展部标准项目1项)、省市级项目17项、横向项目13项。申请专利42件,获授权专利39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实用新型专利11件。制修订各类标准10项,其中国家标准2项、国家军用标准1项、行业标准7项。
学科基地建设拥有各类研发仪器设备2000余台套,仪器设备原值近3.2亿元,装备总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截至目前,与贵金属集团共建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贵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贵金属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在内的9个国家级、10个省级创新平台。已完成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多小基地、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下一步将全力推进云南贵金属实验室建设工作,重点落实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强化学科平台基地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的“产学研”合作方针,联合国内重点院校,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有色院等单位共同开展研究工作。一方面联合攻关,共同申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基金、云南省重大专项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另一方面设立开放课题,委托开发,充分发挥院校人才和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针对产业发展自身的技术需求,解决了稀贵金属产业系列关键技术,培养了一批贵金属领域专业人才,取得了较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