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郑婷婷,女,1986年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入选者,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领域专家库技术专家。
二、主要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5.9-2009.7 西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大学本科
2009.9-2012.7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工业催化专业 硕士研究生
2012.8-至今 昆明贵研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究院
2023.8-至今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研究生(在读)
三、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贵金属环境催化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无机材料合成与催化应用,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技术研究。
四、代表性成果
(一)获奖情况
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五/国六汽车催化剂产品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2020 年 12 月(排名第 5)
2.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五/国六汽车催化剂关键技术及产业化,2021 年 6 月(排名第 6)
3. 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优秀奖三等奖,机动车用排气净化催化剂,2017年11月(排名第 1)
4. 云南省贵金属集团科学技术奖,贵金属微结构调控及环境催化作用机理,2023年3月(排名第 3)
(二)科研项目
1.主持(排名第一)“高性能Pt/Pd/Rh三金属三效催化剂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经费:35万元,起止时间:2022-2025
2.主持(排名第一)“高性能铈锆复合氧化物项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项目经费:3000万元,起止时间:2022-2024
3.主持(排名第一)“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021)”,云南省高层次人才项目,项目经费:12万元,起止时间:2022-2026
4.主持(排名第一)“稀土Y改性Pd/ZrO2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及其催化氧化甲烷的作用机理”,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项目经费:10万元,起止时间:2019-2022
5.主持(排名第一)“ZrO2基氧化物结构调控对低温催化CH4性能的影响研究”,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经费:3万元,起止时间:2016-2019
6.参与(排名第四)“轻型汽油车氨排放特性和控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经费:80万元,起止时间:2017-2020。
(三)发表论文
1. Morphology Effects on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Pd/Y-ZrO2 Catalysts for Methane Oxidation, Catalysts, 2022年12月, (通讯作者)
2. ZrO2基催化剂在天然气汽车尾气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稀有金属, 2022年12月, (通讯作者)
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h-only, Pd-only and Pd/Rh catalysts,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2020年5月(排名第 1)
4.汽车尾气净化三效催化剂中N2O 和NH3的生成及控制研究进展,化工进展,2020年6月(排名第 1)
5. Three-way catalytic reactions on Rh-based catalyst: Effect of Rh/ceria interfaces,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2017年7月(排名第 2)
6. Study of Pd supported on Y or Ln containing ZrO2 as catalyst for the oxidation of hydrocarbons,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2015年8月(排名第 1)
7. Precious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in automotive catalysts,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14年2月(排名第 1)
(四)授权专利
1. 发明专利(ZL201310733562.2)一种测定汽车尾气催化剂涂层厚度的方法,2016
2. 发明专利(ZL201711202209.6)一种测定三效催化材料氨产物生产性能的方法,2020
3. 发明专利(ZL201810762587.8)一种汽油车颗粒捕集器及其制备方法,2021。
(五)其他
1. 国家标准(GB/T 18881-2017),轻型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 2017,排名第1
2. 国家标准(GB/T 23592-2017),摩托车排气净化催化剂,2017,排名第2
3. 国家标准(GB/T 38744-2020),机动车尾气净化器中助剂元素化学分析方法 铈、镧、镨、钕、钡、锆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2020,排名第2
4. 行业标准(XB/T 518-2021),铈锆复合氧化物,2022,排名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