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
教师
最新动态
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3% 云南贵金属集团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发布日期:2023-09-19 来源:转载 浏览:842次
分享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贵金属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中国贵金属领军企业的责任担当,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云南省“3815”战略和“三大经济”建设,贵金属集团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塑造贵金属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国家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铂族金属资源保障发挥重要作用。

坚持科技强国使命,打造服务国家战略新载体

初心如磐践使命,砥砺奋进强根基。贵金属是现代工业和先进技术不可缺少的关键支撑材料,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他命”。针对我国铂族金属资源和核心技术两头在外的挑战,贵金属集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服务云南省“三个定位”,推进科技创新进口替代,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加快实现科技强省、科技强国。服务国防工业建设,提供高精度、高可靠、高稳定和使用条件苛刻的关键材料及部件,支持“两弹一星”“高新工程”“神舟系列”“长征系列”“嫦娥系列”等国家重大工程,曾多次获得国家部委颁发的“突出贡献奖”。服务现代工业和国民经济,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新能源、交通、医药等十余个行业,提供300多个品种、4000多种规格的贵金属新材料产品。紧扣国家“双碳”目标,深耕机动车尾气净化、工业废气废水治理、绿色高效工业催化等领域,满足国六及更高标准排放要求,为我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减排约800万吨,成为我国汽车尾气治理的排头兵。针对我国铂族金属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助力国家战略资源自主可控,通过十余年技术攻关和产业建设,已建成中国最大的铂族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基地,近十年累计产出铂族金属60余吨,远超国内矿产资源供给,极大增强了我国铂族金属的自主保障能力。历经发展,贵金属集团聚焦国防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生命健康、新能源化工五大领域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已具备为行业和市场提供从开发设计、贵金属原料、技术支持、产品制造、资源循环利用、贵金属供给服务等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的能力,成功地闯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支撑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道路。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技术创新新载体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十年来,贵金属集团累计研发投入32亿元,年均增长率23%,持续加强国家、省部级、企业三级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承担国家贵金属领域80%以上的科研项目,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9个国家级、11个省部级研发平台、7个院士工作站和9个专家工作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配置,形成以研究开发平台、产品技术平台等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我国贵金属领域科技的“创新源”。

2021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云南省新型研发机构的部署,首批创建云南省实验室。贵金属集团以打造“国家战略的新载体、产业创新的策源地、科技人员的梦工厂”为目标,持续建设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载体,着力建设贵金属领域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正在组建国际高水平的研发技术团队,打造我国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高端人才及团队培养引进平台,带动支撑贵金属产业集群发展。正在加快创新平台区域战略布局,建成并优化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形成全面布局、多点合力的发展格局。深入推动实施云南材料基因组计划,建成稀贵金属高通量实验平台、数据库平台和专业数据库系统并投入使用,形成200余项原创性成果,获国家大数据产业试点示范项目立项,被国家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和省国资委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已形成“研发-孵化-产业化”共300余人的科技力量,聚焦支撑产业、服务行业,打造实验室技术、工程化技术、产业化技术全链条研发体系。正在安排科研项目80余项,围绕重点领域布局了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着力形成系列新技术、新产品。

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打造人才引培新高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贵金属集团聚焦产业创新高层次人才自主培育,持续深化“贵金属人才工程”,着手规划一批人才托举项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引进专业化人才不断支撑产业发展。

依托各级各类重大人才项目平台和研究生院,以贵金属优势特色学科作为聚集人才阵地,通过硕士、博士、博士后三个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累计培养硕士生、博士生350余人,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青、国家省级高层次引进培养计划等优秀校友,入选国家、省市人才140余项,省突省贴及省“两个计划”等76人次,创新团队10个。统筹做好学科规划与人才队伍发展,大力推进人才特区建设,打通特殊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学科,重点引进领军人才和中青年骨干人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4个,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35名。加快与高校院所高水平开放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联培、成果共享机制走向深入。聚焦“急需紧缺”,深入推进产才融合发展。开展科技副总项目,引进首席研究员1名。围绕资源经济发展需要,引进一次资源专家。以经营管理人员企业家化、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化、技能人员工匠化为发展方向,建设了包含贵金属冶金、材料、化学化工、工业催化、检测、信息、商务等专业人才梯队,储备了一批以海外留学博士领衔的年轻专业技术人才团队,成为行业人才的“蓄水池”。

以贵研所、贵金属集团为依托,在省属国有企业中率先成立研究生院,延续自1962年以来国家教委授予的研究生培养资质。聚焦贵金属领域人才培养,突出“小而精” “专而新”的学科特点,构建灵活多样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最大化。目前,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79人,在站博士后4人,为人才队伍建设储备新鲜血液。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5名,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创新新动能

吹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集结号,构建发展新模式。贵金属集团发力原始创新,聚力引领性科技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与3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以项目为载体、以技术为纽带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联合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有研科技集团等省内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针对贵金属行业重大需求,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一批重大项目,突破了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强化市场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围绕汽车尾气催化转化技术、催化净化核心技术、催化转化生产工程技术,与合作单位联合攻关,填补了多项行业技术空白,建成国内首条机动车国六催化剂自动化生产线;与高校合作,开展稀贵金属溅射靶材的关键制备技术、工程化技术攻关,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解决了靶材国产化率低等瓶颈,实现进口替代并销售至国外著名半导体公司,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新能源、交通、医药等十余个行业提供关键材料。

坚持创新科技机制,激发发展新动能

创新机制添活力,增效赋能促发展。贵金属集团贯彻实施国家和云南省科技创新政策,在实验室独立运行、项目组织与实施、人才团队引培、成果转化与收益分配、考核评价、公共服务等6项机制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着力建立人才引进培育激励、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设施共建共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机制。加快推动初创公司跟投机制的落地实施,积极培育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加速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动能释放。完善集团科技成果及人才奖励机制,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针对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类项目推行“科技揭榜制”,以解决问题的成效为评价标准,用竞争的机制、柔性的方式,鼓励研发团队、个人积极参与项目研发。建立基本要素与贡献要素结合的岗位体系,执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建立“固定+双聘”相结合的人员聘用机制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赛马”机制。建立项目跟投机制,成立粉体材料、溅射靶材等行业共4个初创公司。建立科研助理队伍,持续推进科研人员减负;调整考核方式,为科研人员松绑;争取人才政策,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博士安家、子女就学等,有利于科研人员更加专心的投入科研工作。优先向统战部门推荐优秀党外高层次人才,多渠道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贵金属集团获得长足发展,初步建成了中国领先、具有国际较强影响力的贵金属供给服务平台。近十年来,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07亿元,复合增长25%;实现利税38亿元,复合增长率22%。全员劳动生产率超80万,人均利润达30万,稳居省属企业前列。连续四年入选《财富》中国500强,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贵金属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发挥中国贵金属行业领头羊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增强创新体系效能上补短板、强优势,不断实现新突破,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加快实现科技强省、科技强国贡献贵研智慧和产业力量。